附中主页| 校园公告| 招生信息| 联系我们

附中首页

导航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德育工作 >> 大健康教育 >> 正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在参照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有关心理健康标准的基础上,我们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与现实感、个性发展的良好性四个方面。
  (1) 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的特点。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2)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系处理得比较融洽,而很少发生冲突。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具有同情心,待人热情、宽容、真诚,而不是胆小、怕羞、不和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
  (3)自我认知与现实感:自我认知指对自己的心理过程与特征及其表现的认知,而现实感则指个人对自己同现实之间关系的认知。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在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上,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现实,并根据对现实的认识来给自己作出恰当的人生发展定位,有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自我价值体系。
  (4)个性发展的良好性:个性是指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人的个性结构主要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其中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在个性发展上,应表现出良好的态势,即作为心理动力系统的个性倾向性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谐,个性心理特征上的一些成分则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如情绪控制能力强、善良、自律等。

关闭

0
前一篇:大健康教育
后一篇:预防艾滋病知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