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瑜
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了解陶渊明其人及诗文。
2、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3、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重点】
通过鉴赏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难点】
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描摹、探究。读-赏-写一体。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高声诵读: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刚才我们回顾了初中所学陶渊明的诗篇,请学生用一句话评价自己眼中的陶渊明。
生:淡泊名利,本性恬淡。
生:他是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率真之人。
生:他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师:感谢大家用精炼的语言评价这位伟大的诗人。是的,陶渊明本性恬淡,追求怡然自乐的生活。苏东坡是这样评价他的: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
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饥则扣门而乞食;
饱则鸡黍以迎客。
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人贵在真,诗亦贵在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归园田居(其一)》,用心去领略陶渊明的真性情。
二、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师: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学习,诵读是一把解读情感的金钥匙。下面请全班同学朗读诗歌,注意读音。
全班齐读。
师:请同学们提示应注意的读音和应注意的注意字形。
生:羁鸟恋旧林的“羁”的读音和字形。
生:守拙归园田的“拙”的读音应为一声调。
生:榆柳荫后檐的“荫”的读音应为四声调。
生:“墟里烟”,“桑树颠”,“樊笼”都应特别注意。
师:大家提示的很好,读准字音是诵读诗歌的第一步,我们还应注意到这首诗是五言诗,节拍是“二三”拍。请学生单独朗读,把握住节奏。
学生个读。
全班齐读
师:至此,我们通过三遍朗读,读准了字音,把握了节奏。但是,我们还没完成朗读诗歌的要求。初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我们还应该把握住情感。到底作者所抒之情是什么情?初读诗歌,我们还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下一环节:再读诗歌,把握情感。
三、再读诗歌,鉴赏品味,把握情感。
师:“渊明诗初看散缓,熟看有奇句。” 苏东坡这样评价陶渊明的诗。
请同学们再自读一遍诗歌,找出自己特别有感触的诗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小组交流,把自己的感受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集体鉴赏,代表发言。
生1: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把“尘网”、“樊笼”比做官场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师: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注意,读出他在官场中的艰辛和悲苦。尤其是“三十年”,要读出味道,体现误入歧途之久。(请学生试读,教师评价)
生2:除了此句之外,还有比喻句,“羁鸟”、“池鱼”用来比喻,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师:说的真好,分析很到位。那我们读的时候要把那种迫切的心情体现出来。那我们就要特别注意“思”和“恋”,一定要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读出来。(学生试读,教师点拨)
生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爱丘山”、“ 守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师:既然“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何以要出仕?(生自由讨论)
炼字: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
教师补充:出仕是由于①生活所迫。②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引入写作背景)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他不愿同流合污,便受排挤,孤立,他固守清贫,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生4:“一去三十年”实际应该是“十三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师:其实这一个“误”字,一误多年又何尝不是带着期望的自投罗网,在几经坎坷,在官场中碰得头破血流,看透了官场卑污之后,一个误落发出了陶渊明无限的人生辛酸。这是人生幡然醒悟后的绝唱,是一位哲人看透世界后的箴言。
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师问:1、 田园有什么独特的景物吸引着陶渊明?写了什么景物?
生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教师:我们继续谈阅读感受。
生5:动静结合的手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动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静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生6:远近结合的手法:“远人村”,“ 墟里烟”远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鸡鸣桑树颠。”是:近景。
生7:“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从视觉角度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从听觉角度写。
师引导:给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给人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明确:简朴、空阔、恬静、幽静、和谐、朦胧
师: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把那种田园之乐表现出来,就像是我们怀着欣喜之情感受田园之美一样。(请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基调:欢快)
生8:“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无尘杂”、“ 有余闲”、“ 久”、“ 复”表现了归后的感受。
“ 返”字突出了诗人归后的释然、舒畅的心情。
师:返自然后的“简朴、空阔、恬静、幽静、和谐、朦胧”的园田生活环境与官场的“尘网、樊笼”对比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
明确: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和独立,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从字字句句中真切的体会到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和独立,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下面让我们带着感情试读一遍。
(四)教师评价,选优秀的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营造诗歌的意境。
(五)全班依据教师提示的思路试背全诗。
四、重点诵读,描摹美景,感受田园之乐。
师:诗人为何对平凡的茅屋、树木、鸡鸣、狗吠如此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生:本性使然。
生:源自他自身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的热爱。
师明确:久在樊笼的缘故,冲出罗网,得到自由,返回大自然怀抱,其乐无穷。一草一木也格外亲切,“性本爱丘山”。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达一种满足与欣慰的情感。
师:诗人捕捉的是农村中司空见惯,具有代表性的事物,画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浓有淡,有拙朴自然的趣味,这一切与官场污浊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他更加想归去。归去欣赏那田园之美,体味那田园之乐。那么,至此,田园之乐及美我们还没有完全感受到,请同学们自读写景的八句。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描摹田园之美。(五分钟静写)
学生作品展示:清晨的群山环绕着雾的拥抱。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朦朦胧胧的山野上零落地坐着几间草屋,伴着层层叠叠的梯田。碧水如玉的池塘,微风吹起阵阵宁静的涟漪。池塘边葱茏的绿树,掩映着明明暗暗的旋律。鸡犬相闻,那声音亲切又舒畅。远处榆柳下的村庄又是如此祥和,远处青烟直上,桃李芬芳。站起身,深深吸一口气,这是无瑕的天地的馈赠。这就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一个青山碧水,祥和宁静的天堂。
教师作品展示:几亩薄田,几间草屋,虽是陋室,却是我心之港湾。檐后榆柳树影婆娑,浓荫匝地,习习清风,平息我心中的焦虑,眼前桃李花荣实繁,弄姿堂前,唤起我心中多少的欢欣。手捧一壶香茗,花香、果香、泥土香,沁人心脾。观眼前,素淡与绚丽交相成趣;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是一种永不被打破的宁静;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狗吠、鸡鸣……
师: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元好问就是这样评价陶渊明,说他的语言清新,他是用生命写诗的人。
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梁启超。是的,正是陶渊明能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自然的景色才会对着他笑,他才会乐在其中。
五、小结:
有人说陶渊明的归隐是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是对黑暗势力的反抗;有人说,他的归隐带有无奈的妥协和归隐。我们无法由此去评判陶渊明成功与否,伟大与否。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老师说还未达到最高境界,更高的境界应该是“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也就是说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值得肯定的是他敢于舍弃,选择自己心之向往的生活方式。所以,陶渊明的意义是让每个读诗的人在心里都开出了一片乐土。
六、作业
师:同学们,你们也一定有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和自己憧憬的生活图景。请同学们认真构思,描绘一幅你所喜爱的生活图景,以此作为自己心灵的寄托。
七、板书
归园田居
常景-真情至理
融情入景 厌恶官场 勇敢的舍弃
情景交融 向往田园 清亮的欢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