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主页| 校园公告| 招生信息| 联系我们

附中首页

导航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育教学论文 >> 正文

关于提高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对策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中学生心理承 受能力对策的几点思考
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 贾文军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良表现,主要有:(1)、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表现为经受不住挫折的脆弱性;(2)、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表现为心理封闭逆反言行偏激;(3)、中学生承受能力表现为压力失衡。针对上述三方面的不良表现,结合自己的一线经历,提出了三条提高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具体对策:(1)、面对挫折树立正确人生观;(2)、正确面对现实培养广阔胸怀;(3)、面对压力调节心态,机敏应变。
 [关键词]  心理承受能力   对策
 
 
    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中学一线的教师,我经常为中学生的一些言行困惑,经常为此而产生迷惘。在工作实践之余,也作过一些思考。下面结合我的亲身体会,谈谈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良表现及其提高对策,仅供同行参考。
    (一)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综述
    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它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完成某项活动的必要条件。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大多数活动共同需要的能力,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特殊能力是指为完成某些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运动能力、写作能力等,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一种特殊的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是相对的,因为一般能力的发展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特殊能力实际上是一般能力在特定领域内的突出表现,而特殊能力在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一般能力发展。过去,我们把心理受承能力单纯看作是一个思想修养问题,一般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开展工作。事实上,它是一个心理品质问题,反映一个人对待困难、挫折的理智程度,社会风险意识,对自我思想、情绪、行动的控制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对人们尤其处于人生发展重要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这首先是因为,人不可总是一切如意,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困难、麻烦、危险、挫折甚至失败。其次是因为,现代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矛盾丛生的社会中,承受着紧张的生活节奏、激烈的发展竞争、拥挤的居住环境、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带来的多种精神压力。再次是因为,中学生正经历着因性成熟和自我意识形成引起的身心巨变,这种巨变对青少年的心理冲击是相当大的。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这些问题就会心绪不宁、思想混乱,内心痛苦,严重时会酿成心理危机,导致极端行为(如自杀、离家出走等).而当这种心理冲突持续下去时,还会引起个人人格和行为偏导,或者诱发心理疾病。具有良好心理承受能力的人能够轻松地应付自我身心的改变和外部环境的冲击。身体不适时,他们不疑神疑鬼,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心理弱点暴露时,他们不会产生无力感,能坚定地设法加以克服。进入新环境,他们能迅速适应;遇到新问题,他们能从容应对。面对压力,他们不轻易妥协,继续勇往直前;面对危险,他们镇定自若,甚至急中生智,超水平发挥。困难不能使他们丧失信心,挫折更加激励他们自强不息。总之,他们能对各种改变和冲击做出适度的反应,从而保持经常性的心理平衡,并为实现既定目标继续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
     (二)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良表现:
    (1)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表现为经受不住挫折的脆弱性。
    如我所代过的学生中,每届新生开学时军训晕倒的、请病假的、挨批评掉眼泪的、和家长老师闹别扭的、每到考试焦虑不安的,不一而足。这些无不表现现代中学生脆弱的一面。但我认为,现代中学生也有可欣赏的一面,他们经受不了大的挫折,只能说他们还未经受太多的挫折。而逐步经受了挫折以后,他们也会坚强起来的。中学生也有“不在乎一切”的表现,正说明他们有乐观无忧的一面,笑对一切的一面。就我所代的历届高中毕业生,从高一到高三,再到补习班,受挫折后“哭鼻子”的还是少数,一般比较乐观。所以我认为在中学生受挫折承受能力方面,一方面要重视之,提在教育的议事日程之上,经常敲敲警钟,这是好事;另一方面又不可把个别现象过分扩大,渲染,应予积极引导。
    (2)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表现为心理封闭逆反言行偏激
    中学生有许多“个人秘密”,有自我封闭、离群索居等等表现,有反感父母甚至老师的言行,仿佛他们和父母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和老师也缺乏通融的话语,甚至和社会产生对立的情绪。这一切都是有的,但仅仅看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要多看到现代中学生包容一切的一面。试想,现代社会信息万变,各中媒体令人目不暇接,中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的东西很多,他们有暂时的“离径叛道”,诸多的“不合作”,短时间的“封闭”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大可不必把一些所谓的“怪现象”看的过深过死,我们也完全可以抱着一种包容的态度去对待他们。
    (3)中学生承受能力表现为压力失衡
    现代社会就业压力与生存压力增大。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分数的过高要求,客观上给学生的身心造成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而相对应的是学生在家依赖父母,在学校依赖老师,在团体中有依赖其他人的习惯。他们好像一旦失去了依赖,便感到无所适从,导致了心理承受能力形成一定的反差。其实,要说压力,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是有的。红军长征,通过压力锻炼了一批忠贞而又训练有素的坚强战士;险恶的战争年代造就了李政道、杨政宁这样世界级的顶尖人物。所以压力无处无时不在。问题是在压力面前如何面对。现在就我们的国情而言,社会稳定,吃穿不缺,所谓的压力也就是父母或者是老师希望子女、学生出类拔萃。如按正常的发展趋势,人人均可以有自己合适的生存空间。但是在现实中,包括父母、老师、学生、以及学生本人在内,往往要追求不适合自己能力所及的目标,这样很容易造成心理反差,导致心理承受能力的崩溃。
    (三)提高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具体对策
    综上所述,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良表现呈现多样性的特征,下面谈几点提高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具体对策。
    (1)教育他们面对挫折树立正确人生观
    针对中学生经受不住挫折的脆弱表现,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具体对策是:教育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也关心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和风险,关注现实与未来所面临的挑战。我们要多用正面事例以及模范人物激励他们,也要多用反面事例、典型案例警示他们,让他们用一分为二的哲学观分析问题,用正确的人生观看待问题。力争培养他们阔大的宽广的胸怀,以笑对人生的姿态,以平常的心态来生活。教育他们不为一失一得而悲喜,不为一进一退而乐忧。要培养他们做大气的人。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我班一位学生因考试作弊被校领导当场“抓获”。他也知道“后果严重”——全校通报,写检查,班主任批评甚至惩罚,同学面前丢面子——没等考试结束,他便“神秘失踪”,害的我和多位带课老师连饭也没有吃,一直找到晚上10点多钟,才在一个超市找着他。找着之后,我和大家对他没有责备,只是问他“吃饭了吗”,他眼中闪着泪花,摇摇头算是回答。待他情绪稳定后的第三天,我找他谈话。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错了”。我说:“其实你没有什么错误,你只不过是不会对待挫折,你只是将小的问题看的太大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下次好好的学习就可以了。但是我还要指出,你平时好钻牛角尖,不会来回看问题。所以,要想成人、成才、成大气就必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气量的人。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只是我们不要以后再犯重复的错误”。我看到该同学低着的头逐渐地抬了起来,眼睛也睁的大大的,临走的时候说:“我懂了,贾老师,你看我的。”从此以后,该生慢慢地进步了,学习在班上也名列前茅,各方面的表现也出类拔萃。还有一件事,是在我带高二的一个普通班时,一次正好是学校卫生大检查,当我到教室提前检查的时候,看到的情况简直让我傻眼了:不但卫生没有打扫。就是卫生工具也是乱七八糟的。我当时让班干部去找值日生,有几个同学着急地拿起打扫工具去打扫了,唯有一个学生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的,心安理得。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让所有的值日生停下来,一通“急风暴雨”式的大发雷霆之后,我就宣布罚值日一周。那个值日生站起来却说:“老师,刚才那件事情我知道错了,但是你处罚的太重。”我说在劳动面前人人平等,在处罚面前也应该是人人平等的。他又说:“处罚不可以代表全部。”我想,这样僵下去,问题解决不了,反而会让师生彼此之间下不了台。我换了一种口气补充说:“今天毕竟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不罚体现不了责任。这样吧,你们每个人打扫一天,我作为班主任,也自罚一天,就这样,大家散吧。”到罚值那天,我早早去拿墩布,那个男同学却抢着拿走干活去了,其他同学也一样。本周的值日出奇地好。于是我又趁热打铁给他们讲了一些有关“规则”的故事。有一天,那个男同学给我写了一份大约1000字的道歉信,言辞恳切,让我读了很是感动。
    (2)教育他们正确面对现实,培养广阔胸怀
    克服中学生心理封闭逆反,言词偏激的不良心理现象,提高他们心理承受能力的具体对策是:将理想教育化解在现实生活中,让学生看的见,摸的着;让学生目光远大展望未来而又实实在在地正视现实;让学生自信自觉而又自检自省;让学生积极进取而又自我完善。比如:经常和学生探讨一些“一个人的成功与心态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班级)的关系”、“父母、老师与我的关系”、“学习、同学与我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之类的话题。用这些切身的话题为学生的人生观的认识区域打开一扇窗。在这一点上,有经验的班主任特别注重塑造严谨而又和谐的班级氛围,再者,老师的观点与表率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其实我们自己的心态何尝不是学生心态的前奏。我经常和我的学生讲,班级是个小社会。我们来自四面八方,我们的兴趣、爱好、趋向、行为表现都会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产生一定的潜在影响。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是挫折。如果我们把这看成是机遇,看成是学习或处理问题,成熟自己的机会,锻炼自己的有利条件,看成是生活中的必然,那么我们走向社会的时候会是很自然的。有一次班干部改选,一位自认为没有问题的同学落选。该同学一下消沉了许多,成绩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我找他谈过一次话,他嘴上说无所谓,其实还是把这件事看的很重。后来在我家访时候,从他父母亲的嘴里得知,该同学在小学一直很优秀,也一直是班干部,是老师心目中的“红人人”、“好学生”、“好干部”。最近家里又出了点事——他的哥哥出了车祸,内因外因一时让他转不过弯来。我又一次找他谈话,这次我给他讲了我的故事:当年两次落榜,家里穷的几乎让我放弃读书。如果不是我的三叔伸出援助之手,我恐怕上不了大学;毕业分配,其他同学如愿以偿,惟独我困在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又因为身材的原因,成家成了大问题。我用诚恳的话述说着自己的一切,而且是毫无保留,最后该同学流出了眼泪,默默地走了。以后该同学又找回了往日的自信,成绩以及其他方面都表现突出。毕业的时候,我收到了该同学一份3000多字的信。他说:“是你给我上了人生的第一课,使我懂的了许多许多;是你那生动的一课,使我的生命焕发了光彩。”
    (3)教育他们面对压力调节心态机敏应变
    针对中学生心理压力失衡的表现,要教育学生调节心态机敏应变。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思维活跃,有远大追求中学生,要教育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目标太低,形同虚设;目标过高,也形同虚设,有画饼充饥之嫌。合理的目标应是“跳一跳,够的上”的目标。学生追求自己的合理目标,家长老师也协同学生完成这一目标,皆大欢喜,何乐不为。现代中学生总体上来看,应变能力强,机智敏感,让他们找到自己的适合空间,我认为这是解决他们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是青少年的一次很重要的发育高峰期。他们的头脑更灵活,但还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心态呈现在公众面前。他们知道父母爱自己又与父母的关系出现一些裂痕,感情的亲疏反复很快。他们喜欢与同伴相处又不知道如何保持和确立在同伴中应有的地位。如何看到中学生的优势——思维敏捷,可塑性强,适应性强,让他们更快地成长,我以为,好的学校好的班级,好的环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我接手每一个班,总是精心组织好两次班会:第一次是学生第一次入学时的一两周,学生基本稳定后,大家刚刚认识。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新学生鼓劲。二是为家长上好第一课。好多家长都把期望值交给学校,但是他们没有多想,除吃穿用之外还要为学生做些什么。我开班会主要是给家长“洗脑”。诸如不因为家庭原因给学生以心理压力和伤害,不因家长言论让学生从小对学校和社会蒙上阴影,不因家长行为让学生在同学中形成对立等。特别是让家长在三年的学习当中忍痛割爱,放弃或暂时放弃自己的不良嗜好或影响子女成长的一些不良因素,让家长认识到子女的成长确实有一份除吃穿之外的沉甸甸的责任。第二次班会是学生临近毕业的一年。这一年,学生的时间节奏更快了,课业负担更重了,升学压力更大了,要让家长与子女分担一部分忧与愁,千万不可以给他们施加压力。两次班会,对家长们来说是怀着忧虑而来,抱着一份责任和欢喜而去。好多家长说:“贾老师,要不是你说,我们还真不当一回事呢。我们只是以为让孩子们吃好穿好也就心尽了”。所以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尤其在探讨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这一点上,需看的远一些,多考虑一些综合因素。
    综上所述,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良表现呈现多样性的特征,正视这一点,会给一线教师和从事心理研究的专家学者以一种轻松上阵之感,会从纷乱的头绪中理出纲目,在解决起类似的问题时不至于力不从心。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塑人灵魂,教人求真。我们所付出的劳动,是艰辛的劳动。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沟通,只要我们在教育学生之前,先摆正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作用下,我们的下一代一定会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朱智贤 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关闭

0
前一篇:无
后一篇:中学生耐挫折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