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主页| 校园公告| 招生信息| 联系我们

附中首页

导航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育教学论文 >> 正文

论家庭挫折教育

 

论家庭挫折教育
曹小俊  梁淑莉
 [论文摘要]作为个体的人来说,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承受各种挫折,才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而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不仅仅要在学校里得到锻炼,走入社会进行实践,更重要的是首先在家庭中就要学会承受挫折,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到了家长的肩上。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应抓住教育契机,采取多种方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孩子多阅读,开拓视野,扩展心胸,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家庭挫折教育 心理素质 培养 
    挫折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比赛没有得到名次,看电影时因堵车而不能按时到达,便产生一种烦燥不安、内心紧张等一系列消极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今天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苦痛,丰衣足食应有尽有的背后,我们认为他们的精神生活也应该有极大的满足,然而现实却是: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据某直辖市有关方面的调查,中小学生中31%有心理障碍,12.5%的人有心理缺陷,28.1%的人心理失常。我校进行问卷调查后:中学生中35%的人具有心理异常的表现(如厌学,单相思和出走等心理障碍),其中5.3%的人存在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恐惧症等)。初中学生对挫折特别敏感,能正确处理挫折的能力较弱,容易使自己陷入悲观绝望之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两个方面因素造成。其一:由当今的“4、2、1”家庭模式造成。所谓“4、2、1”模式指一个家庭由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小孩组成。随着“一胎化”政策的加强,这种模式越来越稳定。在这种模式下,孩子成了家庭的核心,6个成年人围着孩子转,对孩子过分疼爱、娇生惯养,生活道路平平坦坦,因此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差,社会经历简单,所以往往一遇到挫折,就惊慌失措,束手无策。特别是由祖父母带大的孩子,隔辈人是事事包办,并不认为这样做是剥夺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一旦孩子进入群体社会,面对无法避免的各种大小挫折,就很难适应。家长的过分呵护,不自觉地养成孩子被动、胆小、依赖性强的性格特点,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便是一种性格缺陷。而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好表现,总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各方面的表现都是最棒的,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听到不利于自己的评价,就十分痛苦,难以接受。再加上他们把目标定得太高,结果目标往往不能实现,造成了挫折。
    笔者所带班级就有几个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某生学习成绩中上等却每天郁郁寡欢,尤其考试后成绩公布之前屡屡与同学发生口角,问其原因,原来该生的家长怕孩子在外面遇到危险,还怕孩子被其他小孩带坏,就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交往,使孩子养成孤僻自卑心理。该生在初中时一直名列前茅,上高中之后学习成绩却不如在初中时好了,家长不鼓励孩子多与同学交流,使得该生连老师都不愿接触,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久而久之该学生备受挫折而又不得解脱。其实,鼓励孩子与外界接触,多参加群体活动尤其是学习之外的活动,在群体中,特别是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最能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还须指出的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应贯穿于整个生活实践中,通过潜移默化来实现。
    挫折往往使人烦恼、痛苦、甚至绝望。但是,如果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其结果也会不一样。如果一个人在挫折面前心灰意冷,一蹶不振,那么挫折对他而言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如果能冷静正确地面对挫折,他就会百折不挠,越挫越勇。初中学生对挫折特别敏感,能正确处理挫折的能力较弱,容易使自己陷入悲观绝望之中。市场经济决定了社会竞争和压力的不可避免,近期媒体报道的几个自杀案例,比较极端,常见的挫折缺失所造成的青少年的心理状况是普遍的脆弱、缺少起码的承受力和应变力,有相当部分孩子因此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实在不可小视。作为父母,需清醒认识到调整教育方式的必要性,在正确对待孩子的心态、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同时,绝不放纵孩子的娇、骄二气。
    一位教育有方的母亲,把13岁的儿子放出家门,让他独自一人跟旅游团出去,这样既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又锻炼他的团队精神。让他从唯我独尊的家中走到人人一片天的社会中,无形中就锻炼了他的耐挫折性。试想这个孩子克服自己的胆怯心理,主动要求帮助时就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这样就得到了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锻炼。这当中适当的放手很重要,尤其是对自理能力差的孩子。
    面对孩子所遇到的挫折,家长们不能袖手旁观,应及时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所遇到的挫折,教会他们如何勇敢地去面对它,战胜它。那么,家长该怎样做呢?
    第一步:设身处地去感受孩子面临的挫折。                              
    初中生心理状态和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有些孩子与好朋友吵架就感到痛不欲生,这种事情在我们家长看来,是“小儿科”,但是不能因此而忽略它,而是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挫折,感受那份伤心与痛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帮助学生疏导不良情绪。
    第二步:帮助孩子冷静、放松。
    众所周知,大部分孩子对挫折的感受、反应都很强烈。一旦谈起他们所面临的挫折,就很容易激动。这时,家长不能感情用事,对他们的挫折心理不要动辄就训斥、责骂,否则,有可能出现不堪设想的后果。那么,该怎样帮助他们冷静、放松呢?
    我们应允许他激动。大家知道,人遇到挫折时,总想找人倾诉一番,发泄内心的烦闷与痛苦,以求得到安慰。所以,我们要充当好“忠实听众”,认真地听他倾诉。
    在倾听诉说过程中,注意适时地利用一些温和的肢体语言。比如点点头认可他的挫折,拍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头,递上一张纸巾等等。这些轻松的语言动作使他消除戒心,把精神放松下来。
    第三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首先让孩子明白挫折出现的现实性。他们总认为自己遇到的挫折是最大的,往往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幻想能逃避它。这时,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事情已经发生了,不可能改变,也不会有人能够代替你去承受这一挫折,一切都要靠自己。
    其次告诉他:挫折具有普遍性,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挫折。因为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和学校因素以及个人因素。让他明白: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许多挫折,只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才能成长。
    进行这一步骤时,家长的语气要和蔼,让学生感到亲切、坦诚、信服。同时能举一、二个发生在自己身上并且与孩子面临的挫折相同的事例,告诉他自己当时是如何去面对的。这样做,使孩子能正确认识挫折,减少一份痛苦,消除对挫折的恐惧感。
    第四步:利用典型模范事例让孩子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教给孩子战胜挫折的方法。
    利用典型的具有感召力的事例,比如跟他讲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如何战胜挫折,创造出《第九交响曲》;张海迪在高位瘫痪情况下如何战胜病魔顽强地学习;以及身边同学身患重病仍能坚持学习,并能取得优异成绩等等。使之受感染,从而树立起战胜挫折的信心。
    除利用具有感召力的事例外,还应教会学生合理宣泄因挫折而产生消极情绪的方法。比如: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向他人倾诉;进行剧烈的运动,高声歌唱或放声喊叫。这些方法有利于学生释放不良情绪。
    实践证明,以上措施能比较有效地把学生从挫折的痛苦中摆脱出来,也使学生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能更从容地面对一切挫折。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培养很重要,但是也离不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就好像是一首“合唱曲”,由学校、家庭、社会三声部合成,每声部都要协调好,那么这首歌曲一定和谐而优美,才能造成气势辉宏,震撼人心的效果。

关闭

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