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陈会昌为我校“暑期教师培训班”作了以“尊重平等教育与课程改革”为题的报告。会议由校长田克勤主持,党总支书记、副校长谢晓丽,校长助理李翠英,刘全科,廉长玉等学校领导出席,学校二百多教师聆听了报告。
图为报告会现场
图为我校田克勤校长为报告会致辞
陈会昌教授是北师大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执行委员会顾问兼中国地区协调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支持系统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等院校客座教授等职,先后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童社会性发展、青少年道德发展。在国际知名刊物和国家级报刊发表论文600多篇,出版论著、译著80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院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近二十项。
图为陈会昌教授正在为我校教师作报告
陈会昌教授以当今国际教育发展的视野,站在中西方文化和教育比较的基点上,高屋建瓴,资料翔实,论证严密,语言生动,条理讲述了尊重平等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精辟阐述了尊重平等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详细分析了尊重平等教育在学校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明确指出了实施尊重平等教育的具体措施。
陈教授说,我国中小学教育成绩和其他国家比并不差,华人的智商可和犹太人相比,但是,获得诺贝尔奖学金的华人人数少,在美国航天领域工作的人数少,原因就在于现阶段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出的人才的创造性低,而这一点又和我国中小学教育普遍缺乏尊重与平等有关。老师不尊重学生,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现象到处可见,因此,培养出了大量“绵羊型”、“抑郁型”甚至“暴力型”的人,而缺乏“创新型”的人才。
陈教授指出,实施尊重平等教育应采取九项措施:一是重设教育理想,应以“育人”而不是“育才”为教育出发点,尊重每个学生的天性,为了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而教育,尽量降低教育中的功利成分;二是实施尊重平等教育的68条建议,比如教师要尊重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平等机会等;三是实施人格全面发展教育;四、重视态度教育;五、创立“自我—他人”模式;六、加强外控,引导内控;七、教师作用应由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向“激趣、启思、导疑”转变;八、开展社会技能训练;九,开展教师自我教育。
陈教授指出,素质教育可以理解为是人文教育、人格教育加和谐发展教育的总和,当前学校教育中的核心人格教育应包括:1、自主、求新、创造,2、外向、抱负、积极,3、乐观、稳定、沉着,4、善良、交往、利他,5、认真、尽责、坚毅。核心品德价值观包括:公正、尊重、责任。最后,陈教授说,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以人为本,博学多才,人格魅力,接受痛苦,享受快乐,走向专家。
陈教授的报告将近四个小时,令在座的教师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