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组 王小龙
1. 关于微课
本堂课的成功之一就在于非常新颖,非常有趣的微课导入。这个模块的主题是“绘画艺术”,对于学生们来说,绘画很熟悉,但是名画很遥远,涂鸦很擅长,但是流派很模糊。如果能够亲历一次艺术馆之旅,一定会对本课的学习带来非常有益的影响。在无法真正的去参与一场艺术展览的前提下,设计一场艺术馆模拟之旅并配有我本人全程英文解说的微课不仅在契合度上与教材内容有了更好的匹配,而且点燃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与兴趣,一摆英语课堂上被动听讲的死气沉沉,为整节课及之后的小组合作探究和输出表达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这是我校第一次在公开课上出现微课视频教学,无论是褒是贬,见仁见智,本课都是具有一定示范意义的,毕竟每位听课教师都真实的在常规教学课堂上看到了微课,感受到了微课对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意义。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公开课之后我对微课教学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刻思考。
第一,微课是信息自助化时代在学习领域的象征,对学习方式具有革命性意义。“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第二,虽然目前我们的软硬件环境对于完整的“微课学习”尚不成熟,但是设想将来以下情形能够发生该有多么的美好:学生每人都可以在自主学习时间自由方便的接入校园网络,进入学校的微课视频教学板块,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能力水平,时间安排及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任务,查找相应的微课教学视频进行观看自学。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观看一两次即可完成学习任务,相对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薄弱的同学可以进行反复观看直到学习任务完成。然后教师可以在第二天课堂就自主学习阶段产生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或者教师进行集中性的答疑解惑,或者通过问题设计任务安排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这时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小组合作还是教师讲解,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有效性都将大大的提升,这相当于为每位同学量身定做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这将极大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尤其是对于中下等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都将产生极大的帮助。课堂就此翻转,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习的起点由教师提问就成学生提问,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进行了重构,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就此发生。
第三,微课对语言教学更是非常有效的,这体现在一、视频中可以配字幕,很多单词可以直接呈现出来,获得认知和学习,这在常规教学中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听懂听不懂都将一说而过,无法回放;二、语言材料可以更加广泛,以教材为中心的内容拓展可以更加的延伸,学生的语言输入更加丰富,而常规课堂或者教学素材单调,或者直接来源于网络,针对性和适应性不强;三、教师本人进行语音讲解,是教师素质的展示,是对学生的引领,是语言表达的示范,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毕竟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欣赏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出于展示的需要,这堂课将微课嵌入了常规课堂教学,将课前搬到了课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活动多,那么这段微课视频与课后自学相比就在时间上显得有点稍长,拓展内容有点多,并因此导致针对性减弱,聚焦不佳,微课的“微”没有强力体现,以后应我会更加注意教学场景,提高教学储备的适应性。
2. 关于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激活每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但是很多时候小组活动在不少课堂上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促进学习的向前推进。于是我决定在本堂课当中以英语教学中常见的“任务型教学”为主体,展示我个人对于小组活动的理解。
第一,小组合作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必要性,有难度就有挑战,有乐趣,有任务就有目的,便于评价,有必要性就会对学习产生促进。于是,我通过微课导入时便要求每个同学写下观看时捕捉到的词汇,然后利用这些词汇去描述小组所抽到的图画。这便产生了合作的基础,每位同学捕捉的词汇肯定不同,通过交流互通有无扩大了词汇的基数,同时利用这些词汇对图画进行描述,这对于学生个体是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于是合作就有了必要。这一阶段,立足自身,自己掌握到的词汇越多对小组贡献就越大,这样对自学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促进。同时合作难度不高,易于操作,这一环节可以说是成功有效的。
第二,第二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拼图”,利用小组合作成果进行组间合作。每位同学都带着成果去寻求合作,突破固有的小组专人展示,为每位同学都找到了展示平台,因为与其它组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就是在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同时也在学习其它小组的成果,使得学习更加多元,更加丰富。课堂看起来很乱,但其实内在的合作交流很丰富,学生的参与程度非常高,我也相信每位小组成员在找到“失落的拼图”时的感觉是欣喜的,是兴奋的,是充满成就感的。组间合作,每位成员带着小组成果去展示交流是这堂课对于小组活动最大的创新与尝试。
第三,找到合作小组之后,在第三环节进行了初次合作,即两个小组共同对表格信息进行填写,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还有展示,是为下一环节组间合作做热身与磨合。
在最后一个环节主要任务是“名画拍卖”,通过前面语言学习进入输出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进行小组活动的评价,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份评价是小组之间的互评。通过对各个小组的广告进行评价来对该小组所拍卖的画进行出价,这样的评价非常有趣,也非常直观,同时为避免随意出价的不认真态度,会随机抽取小组代表发表意见说出对于拍卖广告的理解和给分原因。这样小组合作的结果评价由其余小组产生,具有更广泛的民主性,更有效的针对性,也更能获得认可,而非教师自己的主观感受,也应是一大亮点。只是这一环节由于时间不够而未能完全呈现出来,稍显遗憾。
第四,通过本课的小组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小组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意义重大的,之前教师生装硬灌的教学过程多少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教师的挑战也是巨大的,传统课堂中教师照本宣科,一切都按照事先计划的进行,是教师自己的舞台,学生只是观众,学习的过程重在复制,而如今学生参与过程,成了演员,学习过程重在体验。一旦将任务放手给学生就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当课堂有了很多未知因素后,有了多种生成后,学习变得有趣,对于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时候给,什么时候收,都是未知的,需要教师充分备课,同时极大的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沟通能力。
3. 关于“学思练”教学模式
语言教学因为有着其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以“任务型教学”和“交际型教学”为主要手段。我校实施了“学思练221”教学模式后,我在之前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在语法教学和习题教学中贯彻实施,而这一次在阅读教学当中进行了尝试,是对个人固有教学模式的一次突破,也为高中英语组进行深化和熟练运用“学思练221”模式提供了样板式的讨论。
英语阅读通常的模式是PWP,即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与“学思练”模式进行匹配后,应该将读前的热身环节和读中的阅读文本合并入“学”。这一环节应该突出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而非为了后面的活动展示挤占学生的课堂阅读和自主学习。而教师引领下的问题设置应该属于“思”的环节,这一环节突出体现“教师为主导”,即教师用有效有梯度的问题带领学生将之前自学的知识进行内化,对阅读到的信息进行深度处理。最后语言输出,体现为“练”。
于是,这堂课之后,“学思练”模式会在我的教学实践当中进行很好的体现。
4. 关于课堂中的一个“突发事件”
本来要呈现一堂有深度,有内容的课40分钟有点紧张,而且我也经常备课太大,内容和活动会相对多一些。这里进行到一个环节时,需要将选取到的两幅画拼贴在黑板上,但是这个学生特别想贴好,就在那里反复尝试,对折贴靠,调整,我一开始在催促他,但是很快我发现他居然要执意将两份残缺的图拼完美,没有意识到大家在看着他,在等待着他,也就在这时我突然觉得我看到了一个学生对于一份学习任务的在乎,我不应该破坏他的追求,尤其不能因为我在乎就不在乎他在乎的。我们是平等的,是应当相互尊重的,作为教师我甚至应该保护他的这份在乎与执着,于是我足足等了他近两分钟。与教学任务相比,学生身上的“人性”不更应该得到保护么?一个学生对于一个学科的热爱,难道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么?教学相长,这堂课中学生同样教育了我,我已经收获很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