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组 兰宇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这本选修是我们高二年级主选的一科,中国古代诗歌难教难学是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让诗歌学习成为乐趣,如何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快乐的吸收知识,这是我一直都在积极努力探索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而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样式,情感不仅是诗歌创作的原动力,更是诗歌感染力的源泉。因此,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可是这些理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我一直都在苦苦的追寻一种适合教学实践的具体方法,可是每每下课之后就感觉力不从心。对此我深感苦恼。
直到前些日子,借着“课堂活动月”的春风,我又聆听了我师傅崔老师的一节《登岳阳楼》,我的思绪豁然打开了。杜甫这首诗很能体现他沉郁顿挫的诗风,崔老师在课堂上很注重学生从阅读中体会诗情,并且紧扣第二单元学习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教学重点,将读写结合的非常紧密。整堂课教师真正的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为主体,真正地投入到课堂,用情感与作者交流,热烈的探讨,积极的钻研,最后在学生写作感悟的高潮中课堂缓缓收尾,意犹未尽,让人回味无穷。我相信这样的课堂学生想不收获都不行。看似教师上课很轻松,实际上在备课时更需要多而广的知识面,组织课堂更需要有大的灵活性,这也是教师素质的很好体现。我很敬重崔老师,更佩服他的教学魅力。听了崔老师的课后,我就急着把我一直思索的理论参考崔老师的实际备了一节杜甫的另一首诗《旅夜书怀》,想从此开始真正的放手课堂,从而提升自己。
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理解诗歌内容和比较学习《登高》、《登岳阳楼》从而体会杜甫的诗风特点。我的设计如下:
一、导入,由《登高》《登岳阳楼》联系出杜甫的晚年生活的介绍。
二、走进文本。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在理解诗歌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从不同角度赏析你喜欢的一联。
三、走出文本,对比赏析。提出三个问题(1、三首是否有相近的情感,是否有相似的人生经历;2、三首诗的表达方式是否相同;3如果说李白的诗飘逸、自然天成的,杜甫的诗给你怎样的感觉),给学生十分钟自主阅读及思考的时间,然后十分钟讨论,十五分钟展示,最后五分钟总结。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关注过程和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活动的设计,更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旅夜书怀》这首诗如何既考虑到欣赏的问题,又兼顾到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要反复思考的问题。我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决定整个课堂都采取分组比赛的方式,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自己点评,教师适时点拨。我想这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的时候,充分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整个课堂的讨论是很好的,学生的自我阅读及讨论都很有成果,还注意到很多细节的分析。比如有学生就谈到杜甫诗用字的力道大,内心压抑,借写出的景物发泄苦闷,如“坼”、“滚滚”、“涌”等。有学生注意到杜甫的表情——“涕泗流”,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一个年迈的诗人登高临远,却泪流满面,这内心的痛苦该有多深。还有学生结合杜甫的身世经历谈到“艰难苦恨”这轻描淡写的四个字中包含的人生况味。
学生发现的点,让我惊喜。我在备课时还在揣测,这节课会上成什么样子,如果学生们都不动,我该如何收场。事实证明,这种实践是有一定意义的,而我也在想,以后该如何去磨合这种上课方式,遇到不同的课文,如何推动学生“动”起来。并不是所有的课文学生都那么喜欢,但有一点我是相信的,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要相信学生,自己尽管握好手中的线,大胆的放飞学生吧。同时,即便是这节课,也还该再有个后续课——诵读。我们只体会了沉郁,还没有读出顿挫。另外,这种沉郁,也得随着阅历的增加,慢慢体会。
回顾这堂课的前前后后,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很多。第一,自己总觉得挖掘还不够深入,内容设计浮于表面。第二,没有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虽然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总觉得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在支撑着,并不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了。第三,从准备到结束,自己的心态不能始终处于一种平稳的状态。
总的来说,从听崔老师的课到我自己设计这节课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上好一堂课真难。思考的越多越深入,越觉得没法把握,好象一下子什么也不会了,突然觉得不会上课了,觉得自己脑子里的库存太少,急需充电。这给了自己许多动力,也多了无形中的压力。要想真正的上好一堂课,必须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不能一味的求新求奇。尤其是象我这样的年轻教师,就要稳打稳扎,在平凡中求得实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