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主页| 校园公告| 招生信息| 联系我们

附中首页

导航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学反思 >> 正文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

 

杨瑜
忻州师院附属外国语中学

      诗歌教学既是锻炼,也是挑战。
      我知道一首短诗要想讲好是很难的。于是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细致的思考。一般讲课的思路会围绕几个问题展开,比如“为何而归”、“归向哪里”“归去如何”等,这样的教学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但是我认为,陶渊明这位诗人,学生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陶渊明的不少作品。对于陶渊明的出身、做官的经历、性情等学生们已有初步了解,大家都清楚因为厌恶官场所以归隐田园,所以,“为何而归”、“归向哪里”就不必要拿出来讨论,我们只需清楚哪些诗句通过怎样的手法体现出他的这种情感就可以了。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应该在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难点在于诗人向往田园生活,那他是怎样用清新自然的文字展现这种田园之美的。而且,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陶诗的语言风格和田园之美,应该在教学中设置“写”的环节。另外,如有时间,需要探讨陶渊明归去的意义。所以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为“读-赏-写悟”。
      我以学生对陶渊明的评价开始,引出名家对陶渊明的评价,以“领略陶渊明的真性情”为突破口,师生共赏诗歌。诵读诗歌是赏析诗歌的前提,但是诵读需要先进行两步,一步读准字音,一步把握节奏。这两步做好了,不应过于急切的让学生读出感情,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哪一句蕴含的怎样的情感。所以在完成这两部之后,开始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阅读的感受,这样,大家都把自己对某句诗的独特感受说出来,学生之间就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课堂交流时,气氛就更加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更强了。无论学生说到哪里,教师都能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点拨引导,尤其是适时的加入了诵读的指导。这是我认为本堂教学设计中的一大亮点。
      在品味情感之后,我们才可以带着感情去读,去背。但是,这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到底有多美,短短八句,三十二个字,这其中蕴含的美我们该怎么去勾勒和描摹。我建议学生静静的去想象和联想,用五分钟的时间,完成这个小创作。结果很令人满意,有一位同学写出了这样的一段话:“清晨的群山环绕着雾的拥抱。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朦朦胧胧的山野上零落地坐着几间草屋,伴着层层叠叠的梯田。碧水如玉的池塘,微风吹起阵阵宁静的涟漪。池塘边葱茏的绿树,掩映着明明暗暗的旋律。鸡犬相闻,那声音亲切又舒畅。近处榆柳下的村庄又是如此祥和,远处青烟直上,桃李芬芳。站起身,深深吸一口气,这是无瑕的天地的馈赠。这就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一个青山碧水,祥和宁静的天堂。”大家自发的以热烈的掌声肯定和鼓励了这位同学。老师也适时的表扬了这位同学的精彩表现。之后又有几位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效果都很不错。老师也将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收到了师生共鸣的良好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作品的展示真正的感受到了陶渊明清新自然的语言背后对自然的无限眷恋之感。最后我引用了元好问的“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来说明,元好问就是这样评价陶渊明,说他的语言清新,他是用生命写诗的人。还引用梁启超的评价“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来说明陶渊明能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自然的景色才会对着他笑,他才会乐在其中。这是我教学设计中的另一新的尝试。
      时间关系,没有探讨陶渊明归隐的意义和看法,我临时改变了想法,用于丹《论语心得》中子贡和孔子的一段对话来说明陶渊明归隐的意义。“我们无法由此去评判陶渊明成功与否,伟大与否。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老师说还未达到最高境界,更高的境界应该是‘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也就是说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值得肯定的是他敢于舍弃,选择自己心之向往的生活方式。所以,陶渊明的意义是让每个读诗的人在心里都开出了一片乐土。”
      接着顺利成章的引出我要布置的课后作业,“同学们,你们也一定有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和自己憧憬的生活图景。请同学们认真构思,描绘一幅你所喜爱的生活图景,以此作为自己心灵的寄托。”
      这节课的设计我认为是相对成功的,实施的过程是非常顺利,收到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也许还有更好的思路、方法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究,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摸索,继续学习。

关闭

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