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主页| 校园公告| 招生信息| 联系我们

附中首页

导航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育教学论文 >> 正文

如何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意识

 

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崔林生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问世,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主要突出的是学生主动吸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过程,重在强调学生自主阅读,自我领悟能力的培养。它的实施为语文教学的真正革命注进了新鲜血液,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行语文教学的弊端——缺乏适用的,拥有高尚心灵的自主阅读。
      课外阅读的自主意识指的是在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主动地深入课外阅读中,探求课外知识,形成自己应有的思维能力。教育心理学称: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不自觉地就会调动多种感知和已有的经验去感受作品,领悟内含,发现真理。正如叶圣陶所说:“好多成名的作家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夸美纽斯也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可惜的是,我们的教学中学生“顿悟”、“感知”的太少了。多少年来,学生只是当作教育者的工具,而不是当作独立的个体,因此学生的个性自由受到限制,主体意识已然削弱。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只是教育者追求的目标。学生的思维中,只有演算数字才称得上真正的学习,阅读只是消遣的一种方式。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顺应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如何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意识。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
      要想在阅读中获得大量的知识,首先要有阅读的渴望,即阅读的自主意识。课外阅读教学要从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欲开始,从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讲解名人故事,讲解文学名著;在课外活动中要组织学生参与名人讨论、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面面观、影视作品欣赏、文学沙龙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包罗万象、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作为学校,应注重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为学生阅读创设广阔的空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很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学生一生的走势和发展,在这一方面,学校和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特别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校应保持高度一致性。学校应成为语文教师开设课外阅读教学的坚强后盾,专门设置阅读课,开放图书室,把那些崭新的闲置的图书变成学生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工具。事实证明,学生的知识愈广博,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就愈大,学习的效果也愈好。因此课外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书海中,探索未知领域,形成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取向。
      二、以开放式阅读代替单一封闭的课堂阅读,引导学生自主地探求课外知识
      开放式阅读指的是不受教师个性思维的限制,不受课堂空间的约束,更不受课前课后练习题的禁锢,完全把自主权交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阅读取向、阅读能力,自主地设计阅读内容和目标。教师只起宣传指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整齐划一、统一要求、固定传授,把学生长期置于固定的空间,以教师的理解能力、教学水平对文章进行条分缕析地讲解,把学生的思维完全控制在教师的思维框架中传授知识。这种统一性排斥个性自由发展,不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不少名家谈阅读教学也只着眼于教材的篇目,更有甚者,在学生阅读文章前按自己的思路设计问题,规定讨论主题。如此阅读,怎能产生“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的效果。语文的外延是宽广的、深奥的,我们不能以个人的价值取向来约束学生的思维空间。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取向是多层次的,有差异的。因此,把阅读真正交给学生,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与文本直接对话,用心交流,产生共鸣,进一步实现超越,超越作者、超越文本、超越众论,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真正体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精神。
      当然这并不否认教师的教,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远大,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任务就是宣传文化、授予方法、指导阅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走上自主探求课外知识的道路,有选择地阅读适合自己品味的书籍。实验表明,学生阅读机会增多,阅读面拓宽,课外阅读的自主意识便会增强。此时教师应相机诱导,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阅读的前提下,适当地宏观调控,细致地指导阅读,让学生从开始就把阅读品味定在较高的层面上,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意识。
      课外阅读自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非一日之功,也非一篇之效,教师的指导工作应是持之以恒的。
      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课外阅读,让学生的阅读自主意识和探究意识保持持久性
      教学是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始的。阅读意识的产生便是阅读教学中学生求知欲开始的。要想使阅读意识保持持久,靠外力强迫是很难办到的,必须拉动学生的内心需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的内在能力,思想和感情在阅读体验中不断地发生变化,以此来保持阅读兴趣的持久性。宋朝朱熹“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居敬持志”的读书法,对课外阅读教学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如果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一开始被大部头的著作给吓倒,就不会有“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的读书境界,更尝不到“切己体察”的妙处,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被一扫而光,阅读的自主意识在萌芽状态就被扼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害怕书籍、厌恶书籍,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读书习惯。
      夸美纽斯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可以多学,学校因此而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语文教学中,能实现此种境界的唯一方式就是课外阅读教学。当引导学生步入一种自主意识极强的阅读中,学生便会主动探索文章中所蕴含的生活真谛,美学内含,实现阅读文本时的身心愉悦感,即“切己体察”的读书境界。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教学的灵魂才能诞生了,夸美纽斯的教学主张才会实现。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才能在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这种阅读自主意识和探究意识往往会引导学生走向更深奥的知识中,探究其中的奥妙。当学生发现书本中的知识远不是自己尝试到的语言文字的表象意义时,就会更深入地研究探索其中的思想性,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自主意识和探究意识,养成能动的、持久的、具有个性化阅读品味的课外阅读观,进而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外阅读自主意识是语文素养生成的前提和基础,是语文教学成功的阶梯,培养学生高品位的阅读自主意识是语文教学打通“教是为了不教”的关键。语文教学的大面积丰收靠的就是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主动参与高尚心灵的自主阅读,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平台,让所有参与阅读的学生具有独特的情感体验、独立的思维能力、独到的人生见解,成为有思想、有尊严、有爱心的健全的人。

      (此文发表于2008年《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第5期)

关闭

0
TOP